在民事诉讼中,诉讼保全是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实际执行,对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财产或者证据采取的临时保护措施。诉讼保全制度对于保障胜诉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申请诉讼保全?诉讼保全起诉状该如何写呢?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诉讼保全起诉状的范本及相关注意事项。
起诉人:(原告)
被起诉人:(被告)
第三人:(案由)
起诉人因与被起诉人(案由)纠纷一案,向本院提出诉讼保全的申请,特提出诉讼保全起诉状。
诉讼请求
请求法院查封、冻结被起诉人(或第三人)名下位于(地址)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财产,价值金额为人民币(金额)元;
请求法院责令被起诉人(或第三人)在收到裁定书后立即停止转移/出售/隐匿涉案财产的行为;
本案诉讼费用由被起诉人承担。
事实与理由
起诉人与被起诉人(或第三人)之间存在(简要说明纠纷事实,如借贷、买卖合同纠纷等);
起诉人因上述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保障将来的判决结果能够得到实际执行,特申请诉讼保全;
被起诉人(或第三人)名下位于(地址)的房产/车辆/银行存款等财产,价值金额为人民币(金额)元,可以作为被保全的财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起诉人提出上述诉讼请求,请法院支持。
此致
人民法院
起诉人:(签字或盖章)
时间:
在申请诉讼保全之前,首先要了解诉讼保全的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申请诉讼保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保全财产的,人民法院应当采取保全措施:
①申请人有权占有、使用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违法占有的; ②被申请人正在转移、隐匿财产,或者可能转移、隐匿财产,使判决难以执行的; ③申请人提供的证据初步证明申请人享有请求权的,被申请人争执不清的; ④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采取保全措施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依法采取保全措施。
因此,在撰写诉讼保全起诉状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判断是否符合上述条件,并围绕这些条件展开论述。
诉讼保全的对象包括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根据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被申请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财产采取的禁止转移、处分的强制措施。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申请或者自行决定对与案件有关的证据采取的收集、调取、封存等措施。
在撰写诉讼保全起诉状时,需要明确申请保全的对象是财产还是证据,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
申请诉讼保全,需要向法院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以证明申请保全的必要性。证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材料:如身份证、营业执照等;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纠纷的证明材料:如合同、协议、借据等;
被申请人有转移、隐匿财产行为的证明材料:如银行流水、房屋买卖合同等;
拟保全财产的证明材料:如房产证、车辆登记证书等。
在申请财产保全时,需要合理确定保全金额。保全金额过低,可能无法保障将来的判决结果得到实际执行;保全金额过高,则可能对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确定保全金额时,需要综合考虑纠纷标的额、被申请人的财产状况等因素。
诉讼保全起诉状的格式与普通民事起诉状的格式基本一致,需要包括起诉人的基本信息、被起诉人的基本信息、案由、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同时,还需要注明“诉讼保全”字样,以区分普通民事起诉。
诉讼保全起诉状的内容要具体、明确,包括申请保全的理由、保全的对象和范围、保全措施的请求等。同时,还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
诉讼保全起诉状可以由起诉人直接向人民法院递交,也可以通过邮寄方式递交。如果是邮寄方式,需要在信封上注明“诉讼保全”字样,以引起法院的重视。
综上所述,诉讼保全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保障胜诉方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在申请诉讼保全时,需要了解清楚相关的条件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以提高申请成功的概率。同时,诉讼保全起诉状的格式和内容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以避免因格式不正确或内容不充分而影响保全申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