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用人单位可能存在拖延甚至逃避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情形。为了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工资保全这一制度。那么,什么是工资保全?劳动者在诉讼中如何申请工资保全?申请时需要哪些材料?
工资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过程中,根据劳动者的申请,依法对劳动者应得的工资进行冻结,以防止用人单位转移或隐匿资产,从而保障劳动者最终能够得到判决或裁决确认的工资数额。
劳动者申请工资保全,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相关材料
申请工资保全时,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以下材料:
申请书:写明申请保全的理由和请求,并提供相关证据。 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工作证等能够证明劳动者身份的材料。 劳动关系证明: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材料。 其他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有转移或隐匿资产行为的证据。2.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准备好相关材料后,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工资保全申请。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会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如果符合条件,人民法院会作出裁定,准予采取保全措施。
3.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裁定准予保全后,会向用人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冻结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或相关资产,确保劳动者应得的工资得到保障。
4.人民法院解除保全
在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决后,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对用人单位采取的保全措施。如果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决确认劳动者的工资请求,则会将冻结的工资发还给劳动者;如果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决不确认劳动者的工资请求,则会解除对用人单位的冻结措施。
在申请工资保全时,劳动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申请时机:劳动者申请工资保全,应当在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后,判决或裁决作出之前提出。如果在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决作出之后提出,则不予受理。 申请理由:劳动者申请工资保全,应当提供充分的理由,证明用人单位有转移或隐匿资产的行为,或者证明不采取保全措施将可能导致劳动者难以执行到判决或裁决确认的工资数额。 保全范围:工资保全的范围仅限于劳动者的工资,不包括其他劳动报酬或赔偿金等。因此,劳动者在申请时,应当明确提出保全的范围和数额。 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在审查劳动者的工资保全申请时,可能会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因此,劳动者在申请时,应当做好提供担保的准备。小张在某公司工作了三年,最近因公司拖欠工资而提出离职。小张多次向公司索要工资,但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支付工资。小张决定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诉讼过程中,小张了解到公司存在转移资产的行为,担心最终判决下来也拿不到工资,便向人民法院申请了工资保全。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审查了小张提供的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公司资产转移的证据等,认为符合保全条件,裁定准予对公司采取保全措施。最终,人民法院判决小张胜诉,并根据保全措施,将小张应得的工资发还给了他。
工资保全制度是人民法院在劳动争议诉讼中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劳动者在诉讼过程中,如果担心用人单位转移或隐匿资产,导致判决或裁决难以执行,可以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工资保全,通过冻结用人单位的银行账户或相关资产,确保自己的工资得到保障。在申请时,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转移或隐匿资产的行为,并做好提供担保的准备。此外,也需要注意申请的时机和理由,确保符合法定条件,以便人民法院能够及时作出裁定,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