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前保全与诉中保全区别
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证据灭失、财产损失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采取一系列措施的行为。在民事诉讼中,保全分为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两个阶段。本文将重点探讨诉前保全与诉中保全的区别。
一、定义与范围
诉前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开始前,当事人依法申请保全措施,以防止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减损、转移或销毁财产,妨碍执行判决、裁定的措施。其适用于诉讼尚未开始或者开始但未发出传票的情况下。
诉中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依法向法院申请保全措施,防止或减轻诉讼期间可能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保全执行判决、裁定的措施。其适用于诉讼已经开始且传票已发出的情况下。
二、保全原则与申请条件
诉前保全的原则是紧急性与保全程度相结合,即当事人在诉讼程序尚未开始或未收到传票时,如果证据灭失或财产可能受损且紧急情况下,有权依法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诉中保全的原则是临时性与勿擅自抗辩原则相结合,即当事人在诉讼程序已开始且传票已发出时,如果存在证据灭失或财产可能受损的紧急情形下,有权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但申请时应提供证据证明确实存在紧急情形。
三、保全措施的种类与范围
诉前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 暂时出借或变卖财产等。查封是指将被申请人的财产封闭,禁止其继续使用或转让。扣押是指将被申请人的财产收集、封印并存放在特定场所。冻结是指禁止被申请人将其财产移动、处理或转让。暂时出借是指将被申请人的财产出借给申请人使用,但借出的财产必须无危险性或折价危险性。变卖是指将被申请人的财产以预定价格出售。
诉中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监管、搜查、询问等。监管是指将被申请人的财产由监管人代管,保护被申请人的利益。搜查是指对被申请人的财产或其他物件进行搜查,以查明事实或找到证据。询问是指要求被申请人就与争议有关的问题予以说明。
四、审查程序与效力
诉前保全的审查程序相对简便,要求被申请人提供担保或提供保全费用;法院受理申请后,立即进行审查并在72小时内作出裁定。
诉中保全的审查程序相对复杂,需要提交详细的保全申请书和相关证据;法院受理申请后,将组织公开的听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裁定期为10日。
至于效力方面,诉前保全的效力即时生效,但受到申请人的连带赔偿责任。诉中保全的效力则需要在一定时间内生效,一般为三天,之后生效,并受到申请人的连带赔偿责任。
综上所述,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在定义、申请条件、保全措施种类与范围、审查程序以及效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保全方式,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确保诉讼顺利进行。
相关新闻: 贷款担保费入什么会计科目里面 担保费会计分录是什么 预付款担保的金额 履约担保与支付担保的区别 财产保全担保保险公司费用由谁承担呢 离婚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查全部的银行卡吗 履约担保和支付担保的关系是什么 担保费如何做会计分录 工程预付款担保金额 建设工程预付款担保 解除保全的担保 离婚时申请财产保全有什么好办法吗 支付担保制度内容是什么 工人工资担保 监管协议 财产保全担保险在哪里买的 离婚前转了10万给父母 担保费会计处理方法 支付担保形式有几种方式呢 银行贷款担保费会计分录 履约保函如何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