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可能存在隐匿、转移财产的行为,或者存在逃避履行判决结果的风险,此时,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诉讼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人民法院将作出的判决、裁定无法执行或者难以执行时,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执标的物所采取的临时性保护措施。保全的种类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和行为保全等。那诉讼保全的样式有哪些?如何正确选择保全的样式,提升诉讼胜算呢?
诉讼保全的种类主要包括:
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指在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在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的限制被申请人处分的强制措施。财产保全的对象通常是金钱、房屋、土地等财产,通过冻结、查封等方式,防止被申请人转移财产,确保将来的判决结果能够得到执行。
证据保全:证据保全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迫,需要采集相关证据,防止该证据灭失或者变质,而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申请,请求人民法院对相关证据采取保全措施。证据保全的对象通常是对诉讼有重要影响的证据,如合同、票据、录音录像等,通过封存、扣押等方式,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对方当事人隐匿或篡改证据。
行为保全:行为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迫,不立即申请行为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时,在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的限制被申请人实施特定行为的强制措施。行为保全的对象通常是特定的行为,如停止侵害商标权的行为、停止侵害著作权的行为等,通过禁止令、行为令等方式,制止对方当事人继续实施侵权行为,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诉讼保全的样式主要包括:
申请书样式:诉讼保全通常以申请书的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书应写明申请保全的理由、保全的对象、保全的范围和期限等,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申请书的格式通常包括标题、当事人信息、案由、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证据、落款等部分。
裁定书样式:人民法院在收到当事人的保全申请后,会审查申请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果符合,则会作出裁定书,同意采取保全措施。裁定书通常包括标题、案号、当事人信息、案由、裁定结果、保全措施、申请人的义务、落款等部分。
执行通知书样式:人民法院在作出保全裁定后,会向相关单位和个人送达执行通知书,通知其协助执行保全措施。执行通知书通常包括标题、案号、执行事项、协助义务、法律责任、落款等部分。
解除或变更多样式: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如果申请人撤回申请、被申请人提供反担保、保全情形消失等,人民法院会作出解除或变更加保全措施的裁定。该裁定的样式通常包括标题、案号、当事人信息、案由、原保全措施、变更或解除事项、落款等部分。
选择正确的保全样式:保全的样式直接关系到保全的效力和诉讼的胜算。申请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选择正确的保全样式。如对方存在转移财产的风险,则应申请财产保全;如关键证据可能被毁损,则应申请证据保全;如对方存在持续侵权行为,则可申请行为保全等。
提供充分的证据:保全的申请通常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以证明采取保全措施的必要性。证据应充分、有效,如银行流水、房屋产权证、录音录像等,以证明对方的财产状况、侵权行为等,确保人民法院能够作出有利于申请人的保全裁定。
把握时机:诉讼保全通常具有临时性,申请人应把握时机,在对方未察觉或未完全转移财产时提出保全申请,避免错失保全良机。如发现对方有转移财产的迹象,或关键证据可能被毁损时,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保全申请。
某公司与甲公司发生合同纠纷,某公司担心甲公司将转移财产以逃避履行合同,便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某公司提供了甲公司最近几个月的银行流水,表明甲公司有大量资金进出,且有向境外转移资金的迹象。人民法院审查后,同意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裁定冻结甲公司在境内银行的账户,并要求某公司提供相应的反担保。该案中,某公司选择了正确的保全样式,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人民法院因此作出有利于某公司的保全裁定,确保了将来的判决结果能够得到执行。
诉讼保全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掌握正确的保全样式和技巧,对于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提升诉讼胜算具有重要意义。在诉讼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全措施,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保全申请,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