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纠纷中,诉前保全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作为诉讼的前奏,有效地保障胜诉权益的实现。那么,怎样正确地书写诉前保全书,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诉前保全是诉讼参与人为了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顺利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在诉讼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的临时性强制措施。
诉前保全的关键在于“保全”,即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权利人未来的权益不受损害。例如,在追索债务时,若债务人存在转移财产、隐匿财产等行为,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冻结债务人的财产,确保将来的判决结果能够得到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的规定,申请诉前保全需满足以下条件:
1.有明确的理由证明对方当事人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或者其他理由证明需要保全:如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有销毁证据、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等行为。
请求的事项是原诉讼标的物或者与本案有直接关系的财产:诉前保全的对象应与本案有直接关系,如对房屋、车辆、存款等财产进行保全,而非对与案件无关的财产进行保全。
不采取保全措施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权益:若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导致申请人胜诉权益无法实现,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诉前保全书的标题应简明扼要,直接体现申请保全的请求,如“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申请诉前行为保全书”等。
2. 写明当事人基本信息在正文开始前,应写明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联系方式等。若是诉讼代理人代为申请,则还需写明代理人的信息。
3. 阐明申请保全的事实、理由及法律依据这是诉前保全书的核心部分,应详细写明申请保全的事实经过,并充分阐明申请保全的理由和法律依据。
事实:详细陈述申请保全的事实经过,如对方当事人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等行为,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
理由:说明采取保全措施的必要性,如对方当事人存在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可能,若不采取保全措施,可能导致将来的判决难以执行,申请人的权益将受到严重损害。
法律依据:援引相关法律条款,如《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等,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和案例。
4. 提出具体的保全请求明确写出申请保全的具体请求,如请求法院冻结对方当事人一定金额的银行存款或特定财产,或禁止对方当事人转让、出售特定财产等。请求内容应与案件相关,切忌过度保全或随意扩大保全范围。
5. 提供担保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财产保全申请进行审查时,通常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可选择现金、银行保函、担保书等形式提供担保,以保证被保全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6. 写明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如涉及其他诉讼、仲裁或已对相关财产采取保全措施等情况,应如实写明,以避免对法院审查造成影响。
7. 署名并写明日期在保全书结尾,写明申请保全的当事人或代理人的姓名、日期,并加盖公章或签字。
诉前保全涉及对当事人财产的临时性强制措施,因此对证据的要求较高。申请人应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确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或存在其他需要保全的情况。
2. 避免过度保全诉前保全应遵循必要性原则,仅在必要范围内采取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合理评估保全的范围和程度,避免过度保全,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如实陈述申请人应如实陈述相关事实,不可隐瞒、歪曲或夸大事实。如发现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欺诈手段,人民法院将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4. 及时申请诉前保全申请应尽早提出,避免错过最佳时机。若对方当事人已转移财产或销毁证据,将导致保全措施失去意义,无法保障申请人的权益。
某公司与甲公司发生经济纠纷,经调查发现甲公司近期存在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行为。某公司决定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请求冻结甲公司银行账户内的500万元人民币。
在诉前保全书撰写时,某公司详细陈述了甲公司转移财产的事实经过,并提供了相关证据,包括银行转账记录、财产转移合同等。同时,某公司阐明了采取保全措施的理由,即若不冻结该笔款项,甲公司可能继续转移财产,导致判决无法执行。此外,某公司还提供了相应的担保,以保证保全措施不会对甲公司造成过度损害。
法院经审查后,认为某公司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故裁定冻结甲公司银行账户内的500万元人民币,确保将来的判决结果能够得到执行。
本案例中,某公司通过详细的事实陈述、充分的证据和合理的保全请求,成功获得了法院的支持,有效保障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总之,写好诉前保全书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一步。申请人应充分理解诉前保全的含义,掌握书写步骤,并注意证据充分、避免过度保全等问题,从而提高诉前保全的成功率,为将来的诉讼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