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诉讼活动的频率不断增加。而在诉讼过程中,财产保全是一项非常关键的程序。财产保全又可以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虽然它们的名称十分相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介绍诉讼中财产保全与诉前财产保全的区别。
一、起源和范围的不同
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开始前对有关财产的保全行为。在此阶段,当事人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规定,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以确保有关财产在诉讼程序开始前不被损毁、丢失或转移等违法行为所影响。诉前财产保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并且,在民事诉讼法中,诉前财产保全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现场勘验、查封、扣押、冻结等。
诉讼中财产保全是指在诉讼程序中,一方当事人为了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法院申请的对有关财产进行的保全行为。和诉前财产保全相较而言,在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范围会更加具体和明确。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法中,对诉讼中财产保全的范畴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包括了扣押、查封、财产保全、公示催告等多种方式。
二、法律适用的不同
在关于财产保全的法律适用上,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也存在很多的不同点。
首先,关于申请人范围的适用上,诉前财产保全的法律适用要求的是当事人主张的具有争议性的民事权利;而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法律适用则进一步规定了,申请人应当是提起诉讼的当事人之一,并且在保全财产上存在某种特殊的权利。
其次,在财产保全申请的时间适用上,诉前财产保全的法律适用规定,申请人可以在提起诉讼之前或者在诉讼进行过程中随时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而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法律适用则规定,在诉讼程序的特定时期内,申请人必须及时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如果申请过晚,将无法被法院受理。
三、程序及效果的不同
在程序和效果这个方面,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也有不小的差异。
在诉前财产保全的程序方面,申请人需要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其权利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材料。随后,法院将进行审查,制定保全措施并予以实施。
而在诉讼中财产保全的程序方面,申请人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向法院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财产存在被侵犯的危险。法院将依照程序规定进行审查,出具财产保全决定,并进行实施。
在效果方面,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诉前财产保全的效果是大小事由到法院开庭审理取得判决或者调解协议生效之前,保全的财产不能被破坏或者转移,保全期限最长可以达到二年。而诉讼中财产保全的效果则是在诉讼程序中,保全的财产继续保持原状,直至法院对该财产作出最后裁决或者调解协议生效。
总之,诉前财产保全与诉讼中财产保全虽然都是维护当事人权益的非常重要的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异。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保全方式,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
相关新闻: 履约保函与支付保函 支付担保与履约担保哪个金额大一点呢怎么写 履约保函与支付保函对等 预付款担保人是谁 支付担保与履约担保模板怎么写范文 支付担保怎么写 支付担保制度有哪些规定 工程履约担保费用怎么算 工程支付担保比例怎么计算 工程支付保函是什么 建设工程担保方式有哪些 怎么转移夫妻共同财产 支付担保和付款担保的区别在哪 支付担保的金额 工程款支付担保怎么办理流程 工程担保费会计分录怎么写 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保函 起诉离婚流程和费用在哪里起诉 支付担保怎么办理 工程款支付担保是什么意思啊